聖城納傑夫

(1)納傑夫概況

納傑夫(Najaf)是伊拉克納傑夫省的首府,坐落在伊拉克南部的幼發拉底河河岸,位於巴格達南部160公里處,距離卡爾巴拉80公里,地理座標處於北緯31。59,東經44。20 。納傑夫的人口約有140萬人(2017年) ,其中大部分為什葉派穆斯林,是著名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的聖地,亦是什葉派歷年以來的政治中心。

納傑夫氣候夏秋炎熱乾燥,春冬溫暖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最低氣溫約18C,最高氣溫約30C。冬季溫潤涼爽,“年輕人上身穿一件毛衣,下身穿一件棉褲就可以過冬了” 。納傑夫是一個源於阿拉伯的名字,意思是“水不能淹沒的地方”,它的地勢略高於與它相鄰的庫法和庫法湖,看上去像一座小山。

在先知諾亞(努哈)時代,人類違背了上帝(真主)的旨意胡作非為,上帝(真主)決定用洪水毀滅犯罪的人們。洪水來臨之前,上帝(真主)讓虔信的諾亞(努哈)製造了方舟,讓他將家人和各種動物帶上船。洪水來臨的時候,船裏的人和動物都安然無恙,其他人都被淹死了。

諾亞(努哈)的一個兒子不肯聽從父親讓他上船避難的建議。他說:“我將前往一座山避難,那兒將保護我免遭洪水之災。”上帝(真主)震怒,這座山在上帝(真主)的旨意下碎成沙子,諾亞(努哈)的這個兒子被洪水淹死。據說,這座山就是納傑夫所在地。

 

第一任伊瑪目阿里

 

(2)納傑夫聖城地位的確立

納傑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耶穌時代。在伊斯蘭教建立之前這裏已經有少量的人口存在,其中很多人還是基督徒。經考古發現,納傑夫附近擁有伊拉克最大的基督教墓葬群。在歷史上的幾個世紀間,納傑夫曾經是多元的宗教和文化彙聚地。但是,納傑夫發展成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城市還要從伊斯蘭教的興起說起。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歸真。先知死之前並未明確指定繼承人,新興的伊斯蘭社團也沒有關於先知繼承人的先例可循,聖門弟子們召開“舒拉會議”,選定先知的繼承人,即哈里發。

阿里的支持者認為唯有先知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才是先知的合法繼承人,但是前三任哈里發都不是阿里,且得到了大部分聖門弟子的支持。穆罕默德在辭朝結束後回麥地那的路上說:“我是誰的主人,阿里就是誰的主人”,什葉派將之解釋為穆罕默德對阿里的任命。 阿里派由此認為大部分聖門弟子違背了聖訓。656年,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在麥地那家中遇刺身亡,不久,阿里被擁戴為哈里發。

奧斯曼生前任人唯親,懦弱無能,招致普遍的批評,阿里被認為是反奧斯曼的領袖人物。奧斯曼遇刺後,阿里釋放了刺殺奧斯曼的兇手,引起倭馬亞家族的不滿。奧斯曼的堂弟、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等人要求為奧斯曼復仇,並引發了伊斯蘭教第一次內戰。內戰初期,阿里佔據優勢地位,但是在對決穆阿維葉的關鍵戰役—綏芬平原之戰中,阿里決策失誤,最後接受穆阿維葉提出的“讓安拉裁判”的建議。阿里的這一決策導致已方軍隊分裂,主戰派強烈譴責阿里,並率部出走,這部分人稱為“哈瓦利吉派”。這不僅使阿里的力量遭到極大地削弱,而且使阿里樹立了新的敵人。哈瓦利吉派舉行暴動,阿里腹背受敵,陷入困境。661年,阿里在庫法前往清真寺禮拜的途中,被哈瓦利吉派的一個狂熱分子用毒劍刺死。

入夜後的阿里聖祠

 

 

據說阿里在彌留之際曾囑咐他家人及部屬,把他的遺體放在一只駱駝的背上,然後讓那只駱駝自由行走,駱駝在哪里跪下,就把遺體葬在哪里。 駱駝走到納傑夫停下,阿里就被埋葬在納傑夫。阿里死後,穆阿維葉在耶路撒冷登上哈里發寶座,建立了世襲的倭馬亞王朝。但是阿里的支持者拒不承認倭馬亞王朝的合法性,並一直從事反倭馬亞人的活動。為了防止倭馬亞人對阿里墳墓的破壞,阿里陵一直處於保密之中。

在什哈派眼中,阿里具有一切優秀的品質和完美的人格魅力。他獲得了殉教聖徒的崇高地位,有數不清的詩歌、格言、訓誨和軼事環繞著他的大名。穆斯林中有很多人取名阿里,許多家中掛著繪製的“脊柱劍”(阿里的寶劍)。這把寶劍因這句詩而著名“除脊柱劍外無寶劍,除阿里外無豪傑”。在什葉派眼中,阿里的神聖和威望不是基於他是先知的親屬,而是基於他本人的品質。在許多什哈派的觀念中,阿里的地位在穆罕默德之上,他們給阿里帶上了許多桂冠,如“真主的獅子”“聖徒的國王”。他們斷言:“安拉曾經對穆罕默德先知說過:如果沒有你,我就不會創造世界,但如果沒有阿里,我就不會創造你”。

 

 

什葉派賦予“伊瑪目”這個詞極其重要的含義,用以專指阿里及其後裔,將其看作自己政教合一的領袖,認為伊瑪目受安拉的保護,是超人,從不犯錯。他們宣佈阿里是第一任伊瑪目和真主意志在塵世的執行者。

公元791年,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發哈倫 .拉希德(786-809年在位)偶然發現阿里墓所在地,納傑夫迎來了轉機。據說,哈倫在庫法附近狩獵,追逐一只野鹿。鹿東奔西突,躲進附近的一個避難所中。哈倫縱犬追逐,但獵犬追到該避難所時突然停步不前,感到驚奇的哈倫派人打探原因。有人告訴哈倫,這是阿里墓所在地。哈倫聽說後令人在此地建起一座阿里的陵園。此後,以阿里陵墓為中心,納傑夫的城牆以及城內大量建築物拔地而起。

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位哈里發還承認阿拔斯派和阿里派之間的親屬關係,但從第二位哈里發曼蘇爾開始,統治者就開始用手中的劍對付阿里派。哈里發麥蒙同情、寬容什葉派,但是等他死後,迫害很快就恢復了。850年,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台瓦基勒恢復了早期迫害什葉派的政策,他下令拆毀了納傑夫的阿里陵,禁止信徒前往朝拜,納傑夫城遭到破壞。

倭馬亞王朝哈里發蘇萊曼(715-717年在位)在破壞了納傑夫城之後,將水引到伊拉克另外一個地方(瓦西特),這迫使一部分定居者離開納傑夫前往庫姆和瓦西特。864年,水第一次被引入納傑夫,這大大解決了納傑夫水源短缺問題。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納綏爾(1180-1225年在位)給予這座城市極大的關注,在他的支持下,阿里陵被修繕。13世紀末到14世紀時期在伊拉克地方統治者的支持下,納傑夫城市建設獲得很大進步,變成一個人口眾多的地區。而且,一所科技院校在此成立。

 

聖祠墓室

 

1502年伊朗薩法維王朝建立,年僅14歲的天才首領伊斯瑪儀稱王,奉十二伊瑪目派為國教。伊斯瑪儀和後來的薩法維國王們大量賜地給清真寺和學校,還親自前往納傑夫、馬什哈德等什葉派聖地朝覲。經過薩法維王朝統治者的提倡,對什葉派伊瑪目聖陵的朝拜逐漸流行開來,並形成慣例。 但是從16世紀開始到19世紀中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波斯帝國之間爆發長時間戰爭,處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納傑夫受到很大的影響,昔日的光輝不再。波斯軍隊的侵擾,瓦哈比人的襲擊,以及水資源的嚴重匱乏,都阻礙著納傑夫的發展。納傑夫的居民人數直線下滑,一度只剩下30餘人。1604年,當葡萄牙旅行者佩德羅 .特謝拉經過納傑夫時,他發現納傑夫是一片廢墟,居民不足500人。

18世紀,納傑夫的宗教活動被講波斯語的什葉派烏萊瑪所控制。18世紀晚期,納傑夫城被瓦哈比派穆斯林圍困。危難之際,城內神職人員決定重建納傑夫的城牆,並開挖地道作為女人和孩子的避難所。這些防禦工事成功地抵禦了瓦哈比派的進攻。1803年,隨著黑迪亞(Hindiyya)運河的開通,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納傑夫的人口數量大幅度回升,達到6萬多人。1810年前後,納傑夫再次遭到來自阿拉伯半島納季德地區瓦哈比派的襲擊,許多居民慘遭屠戮,阿里陵也遭到洗劫和破壞。

19世紀中期以後,隨著戰火平息,納傑夫重新迎來了發展機遇。尤其是在納傑夫成為卡爾巴拉省的一部分後,建築、文化、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觀。1915年,納傑夫發動起義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並最終驅逐了處於強弩之末的土耳其統治者。1917年,英國殖民者進入納傑夫。1920年6月,伊拉克南部爆發了反對英國委任統治的起義,參加起義的主要是南部的什葉派部落,並在納傑夫、卡爾巴拉等地建立了自治政府。英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包圍納傑夫城,並切斷納傑夫的水源。起義很快被鎮壓,阿拉伯酋長的統治被推翻。大量什葉派烏萊瑪被驅逐,他們在伊朗的庫姆建立了新的活動基地,作為什葉派的宗教學習和政治中心。1921年,在英國的支持下,伊拉克建立了議會制君主制政體的國家,並劃定了明確的疆界。現代伊拉克國家的建立,對於什葉派宗教學者學術聲望的傳播和經濟利益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此後納傑夫開始經歷社會經濟和宗教學術的衰落。

由於阿里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什葉派穆斯林前往納傑夫朝拜阿里陵。穆斯林在阿里陵前祈禱、哭泣、還有更多的人渴望死後可以埋葬到納傑夫的墓地中。幾個世紀以來,已經有幾百萬穆斯林葬在阿里清真寺周圍。這片墓地綿延數千米,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墓地。

 

供穆斯林禱告的大堂

 

伊斯蘭教曆的每年1月10日是阿舒拉節。納傑夫和其他聖城一樣也要舉行盛大的節日慶典以哀悼殉教的聖徒們。每年的朝聖和紀念活動都會給納傑夫居民帶來巨大的收益。眾多的朝聖者為納傑夫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在納傑夫城的市場上,有很多出售穆斯林頭巾、禮拜毯等宗教用品的商店,在節日慶典期間,這些店鋪的生意特別興隆。為了方便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到納傑夫朝拜,1908年,伊拉克國家鐵路公司開工修建了從庫法到納傑夫的鐵路。到1948年,隨著汽車的逐漸普及,庫法到納傑夫的公路交通更方便、通暢,其重要性超過了鐵路。

納傑夫城的發展與很多什葉派知名歷史人物、宗教學者有密切的關係。1504年,伊斯蘭教著名什葉派宗教學者、被人們尊稱為“時代的穆智台希德”的謝赫卡拉奇從敘利亞移居納傑夫。18世紀初期,伊朗政局動盪,什葉派的薩法維王朝走向衰落,什葉派的學術中心從伊朗轉向伊拉克諸聖城。1743年,突厥阿夫沙爾王朝國王納迪爾為了彌合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誤解,在納傑夫召集了一次由什葉派烏萊瑪和遜尼派烏萊瑪參加的集會,這次集會雖然並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但足以顯示納傑夫在宗教上的重要地位。納傑夫先後出現過許多傑出的什葉派宗教學者,但是讓納傑夫增色的什葉派著名人物還要數伊朗伊斯蘭革命領袖魯霍拉 .霍梅尼。

20世紀60年代,伊朗巴列維國王推行的“白色革命”(西方化改革)使王權與宗教界的關係日益緊張,宗教界公開反對政府推行的改革政策。霍梅尼在這場鬥爭中登上伊朗政治舞台。他通過發表演說、撰寫文章、舉行講學等方式,對國王的改革進行尖銳的批評,號召人民起來鬥爭。1963年的阿舒拉節,德黑蘭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霍梅尼在法迪亞經學院發表演說,揭露巴列維家族的獨裁統治,揭露國王與以色列的秘密關係。巴列維國王下令鎮壓遊行活動,霍梅尼被捕,遭到短期軟禁。1964年11月,霍梅尼再次被捕,被強行流放到土耳其。一年後,霍梅尼來到伊拉克納傑夫,由此開始了在納傑夫長達13年的居留。在納傑夫的13年中,霍梅尼從事學術研究,發表了大量宗教和政治專論,收徒講學,宣傳在伊朗進行伊斯蘭革命的政治主張。 同時,他密切關注伊朗革命形勢,通過書信等方式指導國內革命。由於霍梅尼的巨大影響力,許多宗教學者、青年學生遷往納傑夫,納傑夫成為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海外基地,成為什葉派最重要的學術中心。

 

聖祠外貌

 

什葉派穆斯林占伊拉克總人數的一半以上,但是長期以來遜尼派在政治上處於統治地位,因而作為什葉派中心的納傑夫一直是反對政府的溫床。特別是薩達姆統治伊拉克期間,納傑夫的什葉派活動受到嚴密的監視。1969年伊拉克政府關閉了納傑夫的庫法大學並沒收其校產,對宗教出版物進行嚴格的審查,限制清真寺的建築規模,控制非阿拉伯裔的宗教學生進入伊拉克的簽證,並以《國籍法》為由,驅逐了2萬名被認為是伊朗國籍的什葉派居民。1971年,伊拉克與伊朗由於阿拉伯河的歸屬問題產生爭端,伊拉克政府宣佈斷絕同伊朗的外交關係,以《國籍法》為由再次驅逐了伊拉克南部約4萬名什葉派居民。在這種形勢下,什葉派的反政府活動開始增多。

伊拉克什葉派宗教人士的核心是享有威望的幾個宗教學者家族,其中有卡其邁因的薩德爾家族、納傑夫的哈基姆家族。薩德爾家族中最為著名的人物是伊斯蘭召喚黨的創始人巴克爾 .薩德爾。1954年巴克爾 .薩德爾移居納傑夫,並在納傑夫宗教學校完成了全部課程的學習,成為一名穆智台希德。他不僅為經納傑夫烏萊瑪協會的刊物和出版物撰寫文章,還於1959年和1961年分別出版了《我們的哲學》和《我們的經濟》兩本書,在伊斯蘭世界引發很大反響。隨著70年代復興黨政府對什葉派的疑慮和限制日益增多,召喚黨把復興黨看作“伊斯蘭教最危險的大敵”。召喚黨組織了一系列的抗議活動,1971-1972年,政府開始大規模鎮壓召喚黨,逮捕大批召喚黨黨員,巴克爾 .薩德爾也短暫入獄。

 

 

1979年2月,納傑夫舉行了慶祝霍梅尼返回伊朗的示威遊行。青年人四處散發宣傳伊斯蘭革命的傳單,要求改變政治制度,使伊拉克變為名副其實的伊斯蘭國家。阿亞圖拉巴克爾 .薩德爾公開表示對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支持。他發佈教令,禁止穆斯林加入復興黨,號召各地信徒派代表前來納傑夫,以“效忠代表團”的名義予以聲援。1979年薩達姆 .候賽因成為伊拉克總統,新政府立即對什葉派的反政府活動進行鎮壓。1980年3月,伊拉克革命委員會通過一項法令,宣佈凡是參加伊斯蘭召喚黨或幫助其傳播思想的人將被判處死刑。1980年巴克爾 .薩德爾遭到政府處決。1984年納傑夫的哈基姆家族130多人被捕,6人被殺。伊拉克政府禁止伊朗人到伊拉克拜謁聖陵,鼓勵伊拉克人與其伊朗籍的配偶離婚,驅逐了數萬名伊朗僑民和有伊朗血統的伊拉克居民,切斷各什葉派組織與外界的聯繫等。

1980-1988年,伊拉克與伊朗爆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伊拉克的什葉派在國家認同和宗教認同之間陷入兩難境地。但最終結果證明,伊朗的輸出革命在伊拉克是失敗的,伊拉克什葉派的國家認同戰勝了宗教認同。伊朗伊斯蘭革命促使伊拉克政府關注本國的什葉派,什葉派的聚居區如納傑夫基礎設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總的來說,在復興黨政府巨大的政治壓力下,什葉派活動中心開始轉移到什葉派控制下的伊朗。納傑夫作為什葉派的聖城。在什葉派群體中的影響力有所削弱。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納傑夫舉行了反對薩達姆政權的武裝起義,但遭到政府的殘酷鎮壓。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什葉派在伊拉克重建中處於主導地位。納傑夫作為什葉派中心地區之一,再一次迎來發展的契機。

 

聖祠其中一個入口

 

(3)納傑夫對伊拉克什葉派發展的影響

自阿里殉教以來,阿里的追隨者一直希望建立一個以伊瑪目為最高政教領袖的政權,歸政於阿里家族的呼聲此起彼伏。阿里繼任哈里發之後,“就離開了麥地那,再也沒有重返過” ,而將新興阿拉伯政權的政治中心遷到了伊拉克的庫法。阿里的追隨者也隨之大量前往伊拉克,伊拉克成為阿里政權的支持者,也成為日後什葉派活動的中心地區。

庫法位於納傑夫東北10千米處,從阿里成為哈里發到其去世,曾短暫的作為阿拉伯政權的都城,是重要的什葉派活動中心。納傑夫本是庫法不遠處的一個不知名的村落,阿里埋葬於此,改變了納傑夫的地位。尤其在阿拔斯王朝時期,納傑夫的地位日益重要起來。作為什葉派的第一個伊瑪目,阿里在什葉派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納傑夫作為阿里陵所在地也獲得了神聖的地位。這裏成為什葉派憑弔伊瑪目、舉行活動、表達訴求、交流集會的地方,並漸漸發展成為什葉派學術交流中心、政治活動中心、經濟貿易中心。

納傑夫的這種宗教地位,為什葉派穆斯林之間的交往提供了一個紐帶和管道。 納傑夫有大量清真寺、宗教學校和圖書館,這些宗教教育場所的存在,方便了穆斯林們的學習交流。納傑夫培養了許多著名的什葉派宗教學者,也為許多宗教學者提供了庇護所。

 

穆斯林休息之處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納傑夫都享有較為獨立的政治地位,不依托任何國家政權的納傑夫是什葉派最有學識的學者居住的地方。這不僅僅是因為納傑夫是什葉派的聚居地,享有較大的自治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學者通過來自世界各地信徒的捐贈獲得較為獨立的經濟地位。學者不需要依託政府的奉養,便獲得了某種程度上的學術自由。

納傑夫是什葉派活動的重要風向標,也是什葉派政治的旋渦。許多政治運動首先在納傑夫發起然後蔓延至整個什葉派穆斯林群體,納傑夫到的示範效應常常引起政府的警惕和反對派的恐懼,部分什葉派領導人在納傑夫遭到迫害,甚至暗殺。毫無疑問的是,自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納傑夫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它的近鄰建立了強大的什葉派政權,這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什葉派人口,並且扶植本國什葉派聖地的發展。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什葉派在伊拉克也取得了主導性的地位,但納傑夫能否恢復到從前的地位,不容樂觀。

 

争相向阿里致敬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