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旅行日記
第四天 12月19日 星期三
早上仍在烏魯克酒店吃自助早餐,菜式與昨天差不多,只是不慣阿拉伯式飲茶要加糖,所以只飲清茶。
8時攜帶行李上車,前往巴比倫古城。早上行車時,沒有下雨,但極大霧,能見度只有十多米,四周一片白茫茫。我們出城,交通尚可,但對面線入城則嚴重堵塞,三線全部不動。巴格達沒有什麼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少量小巴和大批黃色車身之的士,好像人人上班都自駕汽車。因汽油實在太便宜,而平民都可用韓國起亞、現代等亷價車,日本車和歐洲的二手車亦不少。汽車大多引致塞車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路上行經一巨碑前停車參觀,原來是薩達姆侯賽因的雙面碑。碑面以黃色磚砌成,高達20多米,是其頭像浮雕。美軍入侵後,該碑被槍炮彈轟出大大小小彈孔及剝落,被嚴重破壞。另一面則以巨幅伊瑪目阿里的畫像遮蓋。可是老侯的雕像實在太大,還是露出其大鼻,狀甚滑稽。
再行不到半小時,到達巴比侖古城,此歷史遺址有近4000年歷史。正門是重建的伊什塔爾城門,有藍色瓷磚砌出的獅子和角龍。原物在20世紀初被德國人搶去,現放在柏林博物館。
在遺址外是展示館,有專人帶領導賞。先參觀了立體地理模型及古城模型,亦展示歷代的畫家對古代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作出想像的畫作。另有一室放置古巴比侖國王漢模拉比的頭像複製品和其他重要文物的複製品,讓未曾參觀巴格達博物館的人可以有一個概念。漢模拉比法典是人類最早的成文法,共282條,包括了著名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展示館後方是遺址,我們登上修建後的古城,發現薩達姆侯賽因時期為要再創巴比侖的光榮而在遺址上以現代方法向上加建而成的,以致原來的古城門只露出小拱頂,其下十米還在沖積土中未發掘出來,形成極大反差,顯得不倫不類,完全違背了考古學的原則。
保存得較好的是城牆上的浮雕公牛和角龍。因天氣轉好,拍攝的效果較佳。有些磚塊上還有建造時國王尼布甲尼薩二世的印章呢!
凱旋大道亦修好了,兩邊是新建的黃色磚牆,城內有尼布甲尼薩王的御座臺,面向正北,對著大道。可是外牆下方為古物,由含草的泥磚建造,上面蓋上的是新的瓦磚,分界明顯。城外放置了著名的巴比侖石雕獅子,是巴比侖的象徵物。
城門外有一方圓數十米的磚瓦土堆,據說是古巴比侖空中花園的遺址,但沒有加建。上望的山崗有一現代大型建築物,就是薩達姆的宮殿。現已成為廢墟,佈滿塗鴉與垃圾。一代梟雄,全家下場悲慘,連以民脂民膏所建成的供一己享樂之宮殿亦破敗不堪。與壽西斯古的結局如此雷同,真叫世上之獨裁者或欲當獨裁者之徒三思。
午飯為半自助式,自行取用羊肉、烤雞、烤牛肉串等,但味道與前幾餐基本相同。
飯後,乘車約2小時,到達什葉派聖城卡爾巴拉。這裡有伊瑪目阿里和阿巴斯聖墓的清真寺。Peter早已為女團友們準備了?袍,以便進入寺內。原本說是黑色的,但送來卻是白底有花的,這樣更好,可以以一下子在人叢中辨別出來。她們在場外手忙腳亂地穿上長袍,有些因太長而拖地,要縛起來;有些因前後倒置而穿不起。擾攘半天才進入清真寺,但手機、手袋、相機全部不准帶進去,要由導遊找來一張大氈,把各物放在氈上,加上脫下的鞋子,由Peter及不進寺的團友看管。由於保安嚴密,進寺前在街上安檢三次,進寺後再檢一次,保証安全。
阿里聖祠外牆以綠色反光瓷磚鋪砌,拱門燈飾金碧輝煌,燦爛奪目。寺外廣場擠滿成千上萬信眾,有老有少,女性全身皆黑,男性則留長鬚,戴帽或以格子巾包頭,穿深色長袍上罩外套,與明亮燈飾成強烈對比。我們隨著萬頭攢動的人群進入寺內,以千計的人擠往聖墓。這墓如立體房間,亦裝飾得一般閃耀,金碧輝煌。信眾興奮若狂地擠前狂吻墓壁或伸手高高撫摩。在後者不斷向前擠上,有執事者站在高處手執一支綠色如巨型雞毛掃的塵拂,不停向下揮動,示意參拜完者儘快離開。我們站了兩分鐘亦自覺退場。另一邊為女院,不可相望,出入門口亦不同,此為清真寺特色。
出到廣場站定,喇叭傳來教長喊拜之聲,因時間為5時03分,正是今天日落時間。巨型電子屏幕打出經文及寺內禮拜情況,真是充分利用高科技產品。令天正是農曆十三日,月亮已出,高懸寺頂之上,與尖塔、圓頂及綠色燈光互相輝映。而阿巴斯聖祠在大街的另一端,我們沒能參觀了。離開時,見所有路旁店舖和攤販都在販賣參拜聖墓有關的物品,其中金光燦爛者皆強國產品,真不知伊拉克有什麼東西是本國造的?
晚餐是在卡爾巴拉酒店14樓的自助餐。這酒店新淨又光猛,比前兩晚的好得多了,可惜明早就要離開。